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捕鸟人”建网红观鸟胜地

体育正文 251 0

“捕鸟人”建网红观鸟胜地

“捕鸟人”建网红观鸟胜地

湖北日报全媒(quánméi)记者 陈春保 通讯员 李潇 田梦 5月12日,雨后的穿洞子观鸟基地(jīdì)笼罩在一片云海之中。 位于半山腰的观鸟棚内,基地主人卢宝坤正忙着调试Wi-Fi信号,检查充电(chōngdiàn)装置——今天有5位马来西亚(mǎláixīyà)拍鸟客入驻。 “他们来拍红腹(pāihóngfù)角雉,一个多星期前就预定好了。”卢宝坤说,眼下是(shì)观鸟(guānniǎo)旺季,基地几乎天天爆满。几天前,他刚刚送走香港澳门的客人。 人与鸟(niǎo)越来越亲近,红腹角雉可以(kěyǐ)直接从卢宝坤手中吃东西。(通讯员李潇摄) 神农架鸟多,有460多种,湖北(húběi)80%的鸟这里都有。 有“画廊”之称的红坪镇是(shì)鸟类资源富集区。 “我们这里有两三百种鸟,不少都是珍稀物种。像红腹角雉、红腹锦鸡、白冠长(báiguānzhǎng)尾雉这些(zhèxiē)鸟,其他地方(dìfāng)很难见到。”红坪镇退休干部陈光海长期拍鸟观鸟,说起鸟来如数家珍。 卢宝坤(lúbǎokūn)的家就位于红坪镇红河村海拔2200多米的高山上,门前大峡谷森林茂密,是鸟类栖息(qīxī)天堂。 卢宝坤(lúbǎokūn)是位“80后”,上初中时开始与鸟打交道。“家里穷,每个星期(xīngqī)只给我5块钱生活费,不够用。自己就悄悄在林子里下套子捉鸟,带到镇上去卖。”说起这段(duàn)经历,卢宝坤有些不好意思。 那时,镇上有鸟贩子(fànzi)常年(chángnián)收购红腹锦鸡制作标本,不少餐馆也都经营野味。 初中毕业,回到家里种地,卢宝坤仍会不时捕鸟挣些外快。当时在他(tā)看来(kànlái),靠山吃山,没啥不好。再说鸟多,也捉不完。 不过,卢宝坤很快发现情况(qíngkuàng)变了。 先是家附近的鸟越来越少,“它们有灵性,越来越怕人,飞远(fēiyuǎn)了。” 更重要的是,生态保护越来越严。村里的宣传动员会一场接一场,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。镇上(zhènshàng)鸟贩子不见了,餐馆也不再经营野味(yěwèi)。 最终(zuìzhōng),镇上一起生态案子彻底断绝了卢宝坤捕鸟的念头。当时,两位农民因非法(fēifǎ)采挖红豆杉(hóngdòushān)、小叶黄杨获刑3年,案件在村民中造成了极大震动。 穿洞子观鸟基地观鸟棚内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(de)观鸟客。(受访者(shòufǎngzhě)供图) 神农架(shénnóngjià)是全球(quánqiú)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,一花一草都受到世界广泛关注。 面积3253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(rénkǒu)不到(búdào)8万,地广人稀,生态保护监管压力大。 “单靠刚性约束不行。”多年探索让神农架(shénnóngjià)意识到,只有(zhǐyǒu)让农民从“两山理论”转化中尝到甜头,自觉地成为守护者,生态保护才能(cáinéng)落到实处。 “神农五观”是探索之一。神农架出台(chūtái)激励政策引导镇村建观星(guānxīng)、观云、观兽、观鸟、观虫基地,让农民吃上生态旅游饭。 “我们规划了7个观鸟基地,出台奖补(jiǎngbǔ)政策,鼓励农民自发建观鸟点。”红坪镇(zhèn)党委书记金良波说。 此时的卢宝坤正为山上几十亩地发愁(fāchóu)。由于种蔬菜时间长,土壤酸性越来越严重,产量越来越低,“有时候人工费都挣不到(búdào)”。 观鸟经济让卢宝坤找到了方向(fāngxiàng),“参加(cānjiā)完培训班,第二天我就选好了穿洞子这个地方。” 面临的最大难题是,怎样把鸟唤引到(yǐndào)选定的位置,让观鸟客能随时(suíshí)拍到它们。“当时我心里也没底,它们已经不(bù)信任人了,不会轻易露面。” 卢宝坤坚持(jiānchí)了一个月,每天固定时间,投放面包虫(chóng)、玉米粒,模仿鸟叫,唤鸟归来。 慢慢地,第一只鸟出现了,第二只、第三只……两个月之后,观鸟点日常活跃(huóyuè)的(de)鸟已经达到20多种。 让(ràng)卢宝坤欣喜的是(shì),飞回来的除了红腹锦鸡、白领太阳鸟这些山中常客外,还出现了红腹角雉这种珍稀鸟类。 鸟来(niǎolái)了,卢宝坤改造(gǎizào)自家楼房,办起民宿,为观鸟客提供一条龙服务。 穿洞子常见的(de)明星鸟红腹锦鸡。(通讯员陈光海摄) 密林深处,观鸟(niǎo)棚内架满“长枪短炮”,拍鸟客眼贴取景器,手按快门,紧盯着数十米开外的小山坡,那里有(yǒu)两只褐色的鸟正在冷杉枝头(zhītóu)嬉戏。 “那是矛纹草鹛。”卢宝坤(lúbǎokūn)小声说。 几声(jǐshēng)清脆鸟鸣传来。“来鸟了,是橙翅噪鹛。”卢宝坤(lúbǎokūn)得意地说,自己现在能听声知鸟。 在(zài)他眼中(yǎnzhōng),这些活跃在基地的鸟已经成了生意伙伴,带来了滚滚客源,“它们每天露面十几分钟,可以给我带来数千元收入。” 卢宝坤算了一笔收入账,一位客人(kèrén)每天收费300元(吃饭、住宿、拍鸟各100元),基地(jīdì)每天可接待20位客人,进账在6000元左右,“上个月收入超过了10万元(wànyuán)”。 “它们是你(nǐ)的饭碗(fànwǎn),小心看护好了。”村支部书记徐松每次见面都要叮嘱卢宝坤。 卢宝坤,这位曾经的“捕鸟人”变成了“护鸟人”。观鸟点上,他在树上(shùshàng)精心布置了假人,“那是驱赶老鹰和(hé)金雕的”。除此之外,他每天都(dōu)会抽出时间在森林里巡查,尽管现在盗猎的少了,他仍(réng)放心不下。 基地的(de)鸟越来越多,卢宝坤记录的鸟种已从20多种增加到(dào)40多种,还在不断出现新面孔。 鸟与卢宝坤也越来越(yuèláiyuè)亲近。“它们不怕人了,红腹角雉可以从我手上直接吃东西(dōngxī)。”卢宝坤说。 目前,卢宝坤正打算在家附近(fùjìn)另外再建两个观鸟点。 神农架建成10个观鸟科普基地(jīdì) 神农架鸟类资源丰富(fēngfù),栖息鸟类达460余种(zhǒng),其中我国特有鸟种14种,珍稀濒危鸟类69种。 神农架(shénnóngjià)还处于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上,不少(bùshǎo)候鸟会在此短暂停留,进食休整后继续南行,也有少部分会停下来越冬。神农架国家公园调查(diàochá)数据显示,近几年神农架鸟的种类及数量(shùliàng)仍在持续增加。今年4月,当地观鸟爱好者在大九湖一片滩涂地意外拍摄到(dào)青脚滨鹬,系神农架首次发现。 利用丰富的鸟类资源,神农架出台激励政策引导(yǐndǎo)农民自发地发展观鸟经济。目前,神农架建成(jiànchéng)运营10个观鸟科普基地,培育10条观鸟研学(yánxué)精品线路。 这些基地主要集中在红坪镇的红举村、红河(hónghé)村、温水村、塔坪村、板仓村,以及阳日镇(yángrìzhèn)万福村、大九湖东溪村。 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(jiědú)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(hái)推出了掌上读报(dúbào)、报料、学习、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“捕鸟人”建网红观鸟胜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